001:曹毅君

近代经方家曹颖甫先生后裔


【资料图】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经方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无锡市医药学会妇儿专业委员会委员

01

这幅图有深意~

画中,“病”的方框比“人”的方框稍微高了一点。是因为,急则治病,缓则调人,这样更安全。

04

如果要用简单的两个字来描述对曹毅君的印象,那么就是“纯”和“真”。她的纯在于内心的纯朴与宁静,心态平和,不为名利所诱惑,不被困难所吓倒。“纯”不是幼稚,是一种赤子之心。她的“纯和真”在于对经方的执着和热爱,用真诚的心去解除病患之痛苦。在她身上能看到她的先祖曹颖甫先生朴实率真的性格。听到这个评价,曹毅君显得不好意思起来,左右手来回地摩挲着双臂,说:“黄师曾有过相同的评价,今天你也这么说,让我非常感动!”哦,原来如此。我为与黄师想法一致感到开心。

曹毅君的“纯和真”也是对患者的。有时她开出一张方后,特别关心患者服后的情况,会主动联系患者,做一些补充说明,嘱咐一些事项。她不会过多地顾虑因此会给患者留下医术不精、不自信的印象。为了保持经方的纯正及保证疗效的稳定,她不会在原方有效的基础上为了讨好患者而随意地做一些加减……以上的点点滴滴,透发着曹颖甫先生坦荡和刚正不阿的气息。

在访谈中,我看到了许多中医师的困惑在曹毅君这里同样也发生着。他们都曾深陷在抽象的理论中,“方证相应”的确让临床变得轻松有效,但他们会担心,这样的“轻松”会不会“纵容”自己形成惰性思维……曹毅君多次动情地说,自从跟随黄师学习,才终于有可能探到经方的精髓,从而对方证及方人进行全面和深刻的剖析。医学最根本的特性就在于它是实践科学,不能治好病,讲再多的理论也没用。如何加强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练习,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想过,哪怕给我们再多的时间仍是远远不够聊,“经方”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不会枯竭的思想源泉。于是,我抓住一个空档问了一个贴近烟火气的问题:“在你成长过程中受谁的影响最大?”曹毅君说:“是太太”。

“太太”在江阴话中指爷爷的母亲。

“我太太出身名门,是大家闺秀。在"文革’时期,在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各种运动中,家里很多人遭了殃。最后,整个一大家子全靠太太一个人在支撑着。太太有一种骨子里带来的正和善。这种善很自然,装是装不出来的。太太乐于助人,会去帮助周围的一些邻居。但对品行不好的,她会当面直说。这也有点我伯高祖父曹颖甫先生的味道。从我记事起她已经80多岁了,一直到她92岁去世,这十几年她教我背古诗词,教我做人的道理,对我的整个成长产生着特别大的影响。记得寒暑假,我们三个重孙女常常聚在太太身边,吃东西时,虽然我是最年幼的,但太太会对我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我学会谦让,也教会我仁爱和宽容。太太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我记得她的衣服第一粒扣子都是要扣好的,所以我现在穿衣服都有点像她,有点古板……”我插话说:“这不是古板,是古风。我喜欢。”

后记

“敏求轩前经方时代”那个热衷文学的我知道,无论何种体裁的作品,第一句话常常决定全篇的立意。

在本文的开头我这样写道:“2023年7月18日16:30,我如约在这里等她。”

重点在等~

等她出现在我眼前,等我如愿面对她;

等她向我敞开心扉,等我可以读懂她;

等她被更多人知晓,等我用笔记录她;

……

在过往的生命历程中,有无数人与我擦肩而过。行笔至此,我陡然生起一股患得患失之情。我想停住脚步,一把抓住她,说:“不用确认眼神,我们一模一样。往后余生请让我看着你成长,让我看着你慢慢登上你的先辈曹颖甫先生曾经到达过的高度,甚至超越他。”

我会等。我知道她不会让我久等。

END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