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孤注一掷》爆了,题材很炸,宣传很炸,票房也很炸。影片上映后,掀起了“全民反诈”热潮。
(相关资料图)
“多一人观看,少一人受骗!”由张艺兴、金晨、王传君等出演的电影《孤注一掷》靠着这句口号,在暑假档疯狂刷屏,一路高歌猛进。
影片票房更是惊人。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孤注一掷》上映6天,总票房突破16亿。《孤注一掷》火翻天,凭的到底是什么?
1
案例真实题材引发共鸣
这两年,“缅北噶腰子”“境外高薪工作”“反诈”是社交平台热词,隔三岔五就会冒出一条热搜。《孤注一掷》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选取的是大数据认证过的全民热点——上万例真实诈骗案例,是国内首部揭秘境外网络诈骗全产业链内幕之作。影片中许多作案手法、细节和人物均有原型,它就像大型深度的《今日说法》,故事线都不用铺陈得多成功,题材就已取胜了。
电影开场,就用一段讲座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这是一部反诈电影。接下来,你会看到受害者被拐、被骗、被囚的经历。影片情节紧凑,扣人心弦,通过真实而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发了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共鸣,认为影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社会警示作用。
在缅北厂里的诈骗集团,被骗者有数百成千,这些地方不仅有武装打手,连当地警察也被收买而无可奈何。比如杀猪盘,被骗去的底层小工负责在网上钓小鱼、找大鱼;再比如,码农24小时编写诈骗程序,不断更换网址和诈骗方式。还有像广告一样的美女荷官,形象良好,吸引赌徒入局。
《孤注一掷》并没有采用面面俱到的方式,来展现社会上各种眼花缭乱的诈骗套路。它采用的是以“纪录片”的方式,来展现一个境外网络赌博团伙具体的犯罪过程。这有助于更有深度地挖掘网络赌博犯罪的方方面面,也能够更好地让观众融入剧情并产生共情。(深海小金鱼)
2
深刻解剖被骗者的“两颗心”
情节逼真、演员演技在线,太真实了,不像是演的,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感觉自己仿佛逃出了缅甸。张艺兴饰演的程序员潘生,一个黑客高手,被骗进了诈骗团伙,在棍棒暴打下不得不配合犯罪集团骗人。他在影片中最多的戏就是被打,从一开始的心存侥幸,到被枪抵住头,他眼神里的恐惧,加上加速的呼吸,不得不说,的确让人身临其境。
同时,影片不仅对犯罪者的暴行进行了全面展示,更对这些被骗者的心理过程进行了无情的解剖。正如片中陆秉坤说的:“那些被骗的,跟年龄、智商都无关,只因为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如果说犯罪集团是外因,那么这些被骗者的“贪心”和“不甘心”,则是内因。根据辩证法,不管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潘生如果不是因为在国内没有选上“主管”职位不甘心而赌气辞职,也不会被人忽悠到境外挣高薪;梁安娜虽然被人设计,一开始也有底线,不想拍出格照片,但她对朋友的轻信和对挣高薪的贪心,让她最终误入虎口;而王大陆饰演的阿天因为输了800万跳楼自杀未遂成植物人,则让人看到了赌博对于一个本来具有大好前程的年轻人的毁灭性破坏。 (念念)
3
观众看懂“反诈”达到教化目的
影片后半段剧情进展有点快。如果以受困的潘生如何自救的视角来展开,剧情也许会更加曲折离奇,也更有戏剧看点。在描绘诈骗组织和被骗者心理变化时存在夸张成分,导致情节显得不够真实。电影中的暴力场景和血腥画面令人感到不适,这些元素过于刺激,影响了观影体验。
但不可否认,这仍是一部十分成功的商业片,它赚足了票房,还达到了“教化”的目的,这是难能可贵的。电影中作为背景板频繁贴在各处墙角的反诈宣传,这次集中展现在聚光灯下获得严肃对待。
130分钟的篇幅,必要的取舍和偏向应当是可以理解的。尽管有瑕疵和争议,影片仍留给观众很大的解读空间。正如那个“良心发现”的马仔,也许是故事的败笔,也许是爱或欲望的另一重表现,又或许是人性的最后一丝光……总之,电影赚足了票房,观众看懂了“反诈”。 (大橙子)
导报记者 崔晓旭 曾宇姗
关键词: